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帮扶 > 企业帮扶详情

荔波70年扶贫路:越过“温饱线” 过上“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30日 【阅读次数:425次】 来源:扶贫在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荔波各族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在摆脱贫困的路上,谱写下改天换地的壮丽篇章。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向贫困宣战到80年代“两瑶”扶贫再到“八七”扶贫攻坚,到上个世纪末,荔波贫困人民摆脱挨饿、越过了温饱线。进入21世纪扶贫新阶段,继续实施扶贫攻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荔波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摘掉“贫困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今年是荔波县脱贫摘帽之年,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今年9月3日,荔波打响脱贫攻坚“百日决战”,万众一心向脱贫“摘帽”冲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任务单上清楚列出:当前18个村未出列,3353户9527人未脱贫,实现全县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摘帽。

越过“温饱线”

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原因,瑶山、瑶麓两个瑶族地区经济一直发展缓慢,瑶族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劳动日只有二角二分钱,一个铁三角架,一两个顶罐,几个粗陶碗,几块木板,几件破烂衣服,再加上几百斤粮食,就是许多瑶族家庭的全部家当。

原载《贵州日报》1997年7月31日的文章《扶贫决战在瑶山》里写道:“仲夏,走进荔波县瑶山瑶族乡,被一种精神感动着。一支中专以上文化、科员以上职务的国家干部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在24个瑶族村民组盖起了茅草棚,与2770多瑶胞同吃、同住、同生产、同劳动……开山造田,选坡栽树半山腰搭鸡圈……在这10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扶贫攻坚决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帮助“两瑶”人民早日脱贫,中央、省州给予大力扶持,荔波县委、县政府对瑶山地区采取了一些特殊政策,同时,对“两瑶”扶贫攻坚展开了两大战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扶贫。1985年至1993年,国家投入资金累计500万元,用于瑶山乡修建公路、人饮工程和教育实施等建设;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投入“两瑶”扶贫资金共860万元,实施项目105个。到1997年,瑶胞人均占有粮食提高到319公斤,人均纯收入增加到624元。

“八七”扶贫攻坚期间,以“两瑶”为扶贫的重中之重,全县扶贫工作点面结合,取得显著成效。至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结束,中央、省、州、县及深圳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9449.48万元。全县实施扶贫项目309个。至2000年年底,全县贫困人口7年累计解决77200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率由1993年年底的76.8%下降到19.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345.7元增加到1196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由1993年250公斤增加到340公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附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