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新机遇 新高度——2022湖南(长沙)电池产业博览会开幕侧记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62次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通讯员 刘盈

  11月24日至26日,以“新能源、新机遇、新高度”为主题的2022湖南(长沙)电池产业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借助这届博览会,湖南瞄准新能源行业赛道,抓住“双碳”战略机遇,全力把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推向发展新高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瞄准能源新赛道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更安全、循环性能更强,且可做到百分百绿色回收。本届博览会上,参展企业带来了行业领先的无酸固态电池技术。

  瑞达国际集团自主研发的无酸固态电池,没有硫酸液体,不存在泄漏风险,有效解决了电池热失控起火的安全问题,且使用寿命在原来水(液态)电池基础上增长5倍以上。

  本届博览会采用“展+会”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主题报告大会及10场专业论坛,邀请国内外院士专家与企业界人士,研究探讨先进储能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超2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集中展示先进储能材料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预计线上线下有10余万观众参与观摩和互动。

  走进展馆,宁乡高新区展位格外醒目。经过16年发展,宁乡高新区成为代表中国角逐全球新能源材料赛道的“金牌选手”。宁乡高新区纪工委书记刘朝晖介绍,建园之初就将储能材料作为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已聚集弗迪电池、邦普循环等蓄能材料企业35家,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全年产值预计突破700亿元。

  湖南(长沙)电池产业博览会由省工信厅、省商务厅、长沙市政府共同主办,已连续举办三届,形成鲜明特色与深远影响。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治平介绍,湖南将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链作为省里重点培育的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全省储能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上下游不断延伸,已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0余家,形成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芯、储能系统、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约950亿元,同比增长约50%,预计全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左右。

  抓住战略新机遇

  石墨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有“新材料之王”之称。位于娄底的湖南烯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石墨烯规模化制造技术,开发出导电浆料、车用润滑油等产品。参展首日,烯能新材展位迎来多位客商洽谈,公司现场负责人对产品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借博览会平台,园区、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找到携手前进的合作伙伴。开幕式现场签约重大项目8个,总投资达340亿元。湖南卓亚科技、驼峰新能源、金阳烯碳新材料3家企业选择将产业项目“安家”浏阳经开区。浏阳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雷长超表示,园区通过定制化的招商政策、优质的营商环境、高效的科技金融体系,重点引进一批储能产业上下游项目,计划用3到5年时间建成50GWh锂电池产能,实现储能产业年产值500亿元。

  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给储能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共助郴州建设电池之都,共助全省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博览会开幕式上,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马天毅向广大企业发出诚挚邀请。现场,郴州临武县与深圳数智能源公司签订总投资198亿元的混合储能系统及配套项目。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郴州市大力推动储能材料产业发展。据介绍,按现在掌握的2000万吨碳酸锂矿产资源,郴州规划引进相关企业5至8家,可整体形成5000亿元规模锂电池产业链。

  奔向产业新高度

  衡阳瑞达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无酸固态电池自去年推向市场以来,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订单纷至沓来。紧扣国际能源市场形势变化,今年7月,瑞达国际集团又在松木工业园开工建设瑞启新能源无酸固态电池产业园,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

  “近年来,我们在湖南不断发展壮大。”瑞达国际集团董事长胡家达有着深切感受。他说,湖南是新能源产业的人才高地,全国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上市公司,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老板、三分之二的高管是湖南培养出来的。湖南交通便利、投资环境好、电池产业链完善,依托这些优势和储能市场的巨大需求,瑞达未来将在湖南布局千亿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千亿储能电站集成基地。

  湖南已明确把储能相关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以长沙为中心,株洲、湘潭、永州、常德、益阳等多点布局的“一核多点”产业体系。

  2020年以来,长沙市每年列支5000万元先进储能材料专项资金,并将推出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基金100亿元等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推进长沙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化快速发展。今年10月底,长沙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从用电补贴、供地支持、金融服务、鼓励创新、应用推广等多个方面,加大对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争取将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6年,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